顯示具有 知覺統合運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知覺統合運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一點一滴在成長的恩恩

準備上課了,看見恩恩從門外,一步步踏著拉第石門前的五、六階的樓梯緩緩上來;想起他三年前剛來時,快滿4歲的他,身高、體型比同年齡高、壯,是個自閉症和發展遲緩的小孩。


肌肉張力偏低,膝蓋關節動覺僵硬,還未受過我們一對一的知動訓練課程,經過評估後的活動規劃,我們開始透過球類活動、翻跟斗、跳床……讓恩恩學習如何運用軀幹與四肢的統合來看自己的動作計畫效力。




在常態的發展歷程中,看似簡單的上下樓梯、原地蹲下再站起來、丟接籃球等,恩恩是無法自行完成的;他跌倒時,都只能在原地大哭或慢慢爬行。初期的訓練,全身無力也軟趴趴的他,雙手拿著籃球,怎麼樣也丟不出來,需要老師在身後幫他將雙手微彎,再將球投出去;翻跟斗這個項目,恩恩從彎腰、膝蓋微彎、雙手壓地、頭放在雙手與雙腳之間、順勢翻過、雙手撐地肚子用力起身、站起來,每次他一翻過去,老師都要出些力氣,拉他ㄧ把,讓他知道要怎麼運用自己的身體、雙手、雙腳站起來來接續下去。


回想起他剛來的三個月,每一堂課都伴隨著我們的汗水與他的哭聲,才有現在這樣自己可以上下樓梯的成果與能力,為他感到開心,也期許下一個階段的訓練能提升他對環境訊息的接收與回應。

拉第石心理諮商所_小編

孩子的轉化




第一次看到小明來到拉第石的門口,映入眼簾的是外公外婆在跟他奮力的拉扯,可能是小明對陌生環境產生了抗拒和排斥。

通常拉第石對孩子的評估,會先有15-20分鐘的時間在遊戲室裡;透過孩子和心理師及周遭環境裡的物件等互動狀態來觀察孩子;之後才會到活動室針對孩子的各項能力發展做動作計畫和技能等在前庭活動上的評估。然而沒有語言的自閉兒/小明的狀況有點難以按照結構流程來進行,特別是他呈現出來的高衝動性,第一時間不適合進入遊戲室,所以心理師只好直接把小明帶去活動室,透過動態項目來嘗試緩解他不安的焦慮情緒。

我那天剛好是空班可以觀察小明的評估歷程,我印象很深刻的是那天小明幾乎對所有項目都不願意配合,或是僅僅只開了一個頭就放棄或生氣;有個動作他甚至做不到兩下,居然氣得直接用牙齒啃自己的手掌。唯一不同的是他對盪鞦韆有偏愛,會一直說要去盪鞦韆;我當下的感覺是或許是因其他項目都比較辛苦,他才不斷地只想要去盪鞦韆。



到今天,小明已經來上了幾個月的知動訓練課程了,一路上從剛開始的相互摸索,建立關係及訓練模式的重整,跟家長的溝通,甚至是課後我和其他老師們一起討論各種我們碰到的困難;如今我已經開始能夠慢慢地理解小明試圖表達的方式及其意義,並帶著他開始一步一步融入整個訓練歷程;不僅是其情緒的穩定度和活動的配合度,都有顯著的提升,甚至在他的動作計畫,挫折忍受度等方面也都越來越好了。

說真的,之前我所接觸的大多為較為常態或是已經來訓練一段時間的孩子們,不管是在能力或情緒控管上都已經有一定的基礎;這是我第一次挑戰直接帶這樣的自閉兒,一切都要從零開始。為了建立訓練模式,剛開始的幾堂課都搞得滿身大汗,然而在每個禮拜跟小明接觸當中,所經歷的各種突破卻也不斷激勵著我。

拉第石心理諮商所_小編

小豐的突破


對象:小豐(化名),5歲4個月(當時來上課時的年齡)
主要訴求:輕度自閉症,語言發展慢,手軟腳軟及精細動作發展遲緩,肢體協調弱,易分心,眼睛追蹤困難,固執性高,學習能力慢,挫折忍受度低。
時間:一個星期來訓練一次60分鐘,持續了一年八個月。
過程:小豐初期對指令的理解度較低,故需要將指令具體化及加上動作的示範,來協助項目的學習及完成活動任務。到了中、後期,可以理解所下達在動作計劃上的指令,並且慢慢可以跟我在生活層面有簡單的對話。
肢體的肌耐力及協調性在訓練過程的前期,在做較需要使用肌肉張力的項目,就容易用哭鬧來抗議,必須給予鼓勵及獎勵的物品,來穩定小豐的情緒及幫助他在來完成各種活動項目。透過大量前庭刺激活動及各樣動作計劃的訓練,幫助小豐在情緒穩定上的管理可以逐漸穩定,也提升小豐的挫折忍受度,甚至當小豐的體能狀態或情緒不佳時,也能好好的跟我用語言來溝通。
或許,因視覺追蹤較慢及視覺判準上的落差,而呈現明顯手眼不協調的困擾議題,但透過大量球類的各樣訓練活動,來刺激小豐動作計畫上的執行能力,慢慢地小豐就能立即做出訊息上的整合、及適當行為的反應和處理。在訓練過程中,也增強了小豐視覺追蹤的能力,來讓他的注意力較為集中
小豐的進步令我感到十分開心,不只是在訓練過程中學習能力變快,眼睛追蹤能力變好、肢體協調及專心度.. 等能力提升,更重要是小豐在訓練活動中充滿了笑容及更多從自己肢體統合上的自信。


拉第石心理諮商所_小編


寶媽酷爸心語—談知覺統合運動的訓練心得


【媽媽呀語一】
「感覺統合」這名詞對我並不陌生,因我的小孩非常的活撥好動,坐不住、專注力不足、經常摔跤、惦腳尖走路、有時數字會看相反…等諸多問題。從書籍上的研究只覺得他似乎有前庭平衡覺不足,但要如何改善,卻沒有可遵循的教導。訴求於坊間的感統機構,卻是商業氣息太過濃厚,索費又十分的高昂。而醫療單位僅對於中、重度問題者施予治療,對於輕度或有質疑者僅有提供演講式的說明。如此繞了一圈我對兒子的問題仍是束手無策。

家庭式訓練 當我得知感統可以在家訓練時,而且只要預備一小片牆壁、一塊床墊、一顆標準有顆粒的籃球,以及40-60分鐘的時間時,我持著質疑的態度,然而從實際行動至今,我真的親身學會如何從運動的重點及原理來刺激孩子的知覺統合發展。


例如:對牆推球、對接球或拍球,以及翻跟斗、青蛙跳、手走路等等,對孩子的大動作能力及頸背肌肉,都有不錯的刺激作用,尤其球上有顆粒故在指尖的觸覺上,亦即對精細操作的發展更有加分的效果,我的孩子在訓練之後,不但寫字變快、漂亮,專注力也變好了,在單槓抓握及徒手攀爬的表現上,因更加有力而建立了更正向的自信心。和以前比起來,無論是在情緒管理或轉換環境的課堂上,他變得更能駕馭自己,也顯現出更加的穩定,也能溝通及接納什麼場合應該要怎麼做的大人意見,以及表達他自己的看法;最值得慶賀的是免疫系統強壯了,過敏體質的症狀幾乎也不見了!

全家一起玩的力量
當全家一起做知覺統合運動時,孩子散發出的努力及專注,實在讓我好感動,尤其這時期的孩子凡事都想爭第一,(最特別的是贏過老爹、老娘之後的誘人勝利感),促使孩子更積極的表現。家人一起參與的力量是可以推進孩子的內在驅策力,進而讓他願意努力藉由運動的實踐而改善自身的感統失調。

【媽媽呀語二
能讓先生和孩子一起活動,是我一直很期待的,因平時他們很少玩在一起,生活起居也多由我負責;雖然我已花心思委派任務給先生,想製造機會讓他們獨處,但孩子依然習慣性拒絕爸爸的協助。

先生在了解知覺統合運動對發展刺激的重要性之後,每天晚上都積極地陪孩子做該完成的動作練習,而更好的是,為要趕快讓孩子做運動,不然會拖的更晚才能睡覺,所以先生本來一回到家就是開電視的習慣,漸漸已被陪著運動而取代了!


感統運動是必須天天練習才會有好效果的,先生為了鼓勵孩子們,特別設計表格以紀錄是否有按時練習,作為戳洞拿玩具的依據,孩子為得到獎勵,就會樂意每天勤奮做運動;而且為了集滿十點,拿更好的禮物,也學會等待、忍耐、延遲滿足等心裡上的需求。


也許我仍很難真正評估出知覺統合訓練對孩子在學習、人際、氣質、道德規範等方面的助益有多大,但對我而言,這個活動帶起了不愛動的先生,增加了他與孩子的互動時間,讓他知道孩子運動的好處,並使孩子養成每天運動的習慣,對促進家庭氣氛已有非常具體的加分效果了。

【爸爸呀語】
我和太太都是下肢肢障的父母,在教養三個孩子的過程之中,最擔心的事是:會因我們的行動不便而無法提供足夠的活動刺激給發展中的孩子,導致孩子連在起跑點與其他人一起開跑的機會都沒有,就因為抱持有這樣的觀念,而決定學習感統運動的訓練原理,讓孩子在家活動活動筋骨,至於「知覺統合運動」是啥?真的不是很清楚,但沒想到這麼一動,竟產生了出人意外的效果。

當不斷把感統的活動項目運用在孩子身上,他們無論在學校課堂的專心度或是在家寫功課的效率上,竟都有明顯的提升,更帶動了孩子們的學習動機,成就性也增加了不少;這樣的改變,孩子們臉上的笑容常如陽光般燦爛,而我們親子間的衝突也逐漸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歡笑滿室、和樂融融,肩上管教的重擔頓時減輕了不少。

而「知覺統合運動」究竟為何如此神奇呢?我在當了自己孩子的訓練師之後有了如下的理解:感覺統合的訓練是藉由大量的前庭刺激活動,來增進孩子對自己身體狀況的了解再作出適當的反應;感覺統合發展得越完整,孩子越能在學習環境及生活領域上發揮IQ及EQ等能力,如此不但可以建立正向積極的家人及社交上的互動關係,更能在快樂中成長。如果沒有這樣的認識,我恐怕也沒機會學習原來建造孩子的IQ及EQ等能力,是可以透過家庭式的感覺統合運動就可以達成,而不需要去花大錢、尋求專家的協助。 

結語
「感覺統合」這個名詞對許多爸媽來說,可以說是非常陌生、甚至是未曾了解的。簡單的說,感覺統合是指把來自內耳前庭平衡感覺、皮膚觸覺、肌肉關節動覺、空間形態視覺以及耳朵聽覺等感受器,所輸入的感覺訊息,在腦幹部附近作初步的收授和整合之後,才能有效地轉送到大腦皮質結構,以提供大腦作為認知與學習的基礎;因此感覺統合發展得越完整的孩童,越能在他們的學習環境及生活領域上,適度地發揮他們的IQ能力,來建立正向的人際網絡、穩定的情緒管理、和積極的學習模式。而若是孩子在學校課程和讀寫方面,早已出現似有若無的落差,在交友和維持友誼方面也常有適應上的困難,更可以藉由感統運動訓練,讓可能處於失序狀態的大腦,成功地統整外界相關訊息的刺激,來改善他們在讀書學習和人際互動上的障礙與困擾,而能順利地適應團體生活和課業學習。

誠如以上三位爸媽所分享的,明白了感統的好處,卻唯有實際體驗之後,才能親嚐其妙處,過去此單元已提供不少知覺統合運動活動項目,在此鼓勵爸媽一定要去試試看喔!
by 拉第石心理諮商所_洪桃美 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