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我聽到一對母女的對話,發現這是一個很典型的對話,許多母親覺得是在「鼓勵」兒女的溝通,但是在我看來,這卻是很常見的「惹兒女氣」的對談。
女兒:我最討厭做數作了
母親:不會呀!你都可以做得很好
女兒:可是我討厭一直動腦筋
母親:不是吧!你腦筋這麼好,動一動也很棒呀!
女兒:可是很累呀!
母親:你哥哥就很喜歡動腦筋呀!你也可以作得到!
女兒:我不喜歡動腦筋,我喜歡動身體跳舞
對話持續著,母親開始長篇講道理,女兒漸漸不耐煩
母親:你怎麼火氣那麼大,是不是去阿嬤那裏學的
女兒:(很不爽地)都是妳教我的啦
不知道讀者看出孩子為甚麼生氣的原因了嗎?
或許,許多父母站在父母的角度想,這對話哪裡有問題了? 這孩子太不受教了,媽媽都這麼有耐心地跟你說話、教導你,你還對媽媽發脾氣,實在太不應該了。但是如果這個女兒是個朋友的角色,我們可能就不是這樣對話。因為我們覺得朋友是用來支持的而不是我們負責教育的,所以我們會比較有耐心傾聽,甚至理解朋友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緒是有道理的,還會跟他同仇敵愾一番。但是朋友在發完一陣牢騷後,可能還是乖乖地接受命運繼續寫數作,只是輕鬆多了!
在華人的親子關係裡,常常是兒女「有耳無嘴」,但是現代父母常常感嘆時不我予,以前我們都乖乖任父母打罵,現代的孩子卻「一言九頂」,每每親子關係緊張,搞到只能用「疏離」來粉飾太平。現代父母的難為全是因為時代變遷,父母卻趕不上腳步成長進步,孩子的壓力比以往的年代都還要大,加上資訊發達,孩子不像我們古時「父母就是對」的觀念,父母更要懂得技巧才能贏得孩子的心。
前述的例子之所以經典,乃是因為親子在雞同鴨講,母親沒有注意到孩子的需求所致。母親說的話往往並沒有錯誤,錯就錯在時間點。孩子其實只是在表達自己的情緒,並不是在求助。情緒的抒發需要被傾聽,而非被教育。回頭再看母親因應孩子的情緒:不會呀!不是吧!你姐姐可以…。母親的回應只是不斷忽略孩子的情緒感受,後來甚至用「比較」嘗試說服孩子不要有「討厭」的情緒,孩子需求被忽略、漠視,自然就不想聽,但是母親繼續「說理」只是火上加油,孩子態度不佳又被指責,最終孩子以反擊來表達自己的憤怒。
我自己身為女性,深知大多數女性比起男性還要能說善道,所以許多母親也很容易愛說不愛聽。身為一個女兒兼母親的我,加上做了數年的兒童心理治療,我深知一個母親的傾聽會比說教來得重要,接納比指導來得有效,加上聖經的教導說「不要惹兒女的氣」,我在做中學、學中做的過程中發現以下重點:
1.傾聽:我兒子在國中、高中時期脾氣頗為難搞,每天回來就是罵老師、抱怨學校的制度等等。我就是耐心傾聽,心中也跟每一位做母親的一樣,十分擔心兒子的狀況,但是我深知兒子的情緒若不在家裡宣洩,壓抑了反而不好,一邊聽一邊也同理他的不爽,卻不去談甚麼尊師重道。很奇妙地,他每次學期成績單寄來,導師的評語竟然都是什麼「尊師重道、友愛同學」,我感到十分驚奇,還問兒子「你每天在家罵老師,老師還說你尊師重道,這是什麼狀況啊?」兒子笑而不答,我心中自然是欣喜的,也深信孩子情緒有了出口,其實在外面反而可以表現得很好。
2.接納:上述例子的孩子講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就是她喜歡做體操,但是母親聽而不聞,忽略孩子的獨特性,嘗試用一般化來說服孩子「做別人」。這一直以來是華人父母的嚴重問題,因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念深植人心,即使自己在小時候深受其害,自己成了父母還是繼續戕害自己的兒女。我相信大部分的父母只是順應潮流,也不是甚麼大罪,但是如果我們願意努力去了解兒女,去順應孩子的特質而非潮流,孩子會因為被接納而感受到被愛與被支持。
我先生與我都是念到碩士,但是我們引導孩子去看自己的興趣嗜好與特質,一個念高職,一個念五專,念他們喜歡的科系,讀書都不用我們督促。
3.肯定:話說上述例子的母親其實是有肯定女兒的,那怎麼沒有效果呢?同樣是時機問題,母親因為先否定了孩子的情緒,又加上孩子現在不需要那樣的肯定,以至於不僅沒有效果還產生反效果,這女孩要母親肯定的是她體操的能力而非她討厭的數學。當然如果女兒是這樣說的:「這麼討厭的數學,我好不容易完成了」那我們就要捉緊時機肯定孩子作出的努力「你真的很不容易願意用意志力努力完成」,我們的肯定愈具體愈好,要肯定過程而非結果,因為有時我們作出了努力但是未必有好結果,但是用心的過程卻是一輩子受用的好品格。
4.同理:這部分我認為不是只有專業人員在做心理治療時才要用的,父母學下來絕對一家獲益。同理就是將對方的情緒講出來,讓對方知道我們了解她的感受。同理是一個很重要的管道,讓人將負面情緒丟出來,才會開始有空間思考。現代人也漸漸發現處理情緒的重要性了,我不時看到有「先處理情緒在處理事情」的相關文章,為人父母的更要學下來,才不會惹兒女的氣。不過,我從事心理諮商的兒童工作以來,發現父母最大的困境是;對自己的情緒也很陌生,更不會情緒管理,就不用說同理孩子的情緒了,所以我的建議是,父母要先能整理自己的情緒,覺察自己的情緒,自然能同理孩子了。
5.禱告交託:這是基督徒父母的特權,我們要將兒女交託給神,相信神的帶領比我們這個世代的價值觀還要好。賺錢的科系一定好嗎?當醫生才是唯一的出路嗎?上帝造每一個人都有他的獨特性,神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惟有神知道你的孩子要怎麼用,如果你讓一雙筷子去舀湯豈不是用錯地方?讓孩子適才適性地發揮專長才是正路阿!
聖經 歌羅西書 三章27節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感謝神!賜下這樣智慧的話語給我們做父母的,願神藉著我的專業來祝福每一對父母建立親子融洽的家庭。
by 拉第石心理諮商所_李逸明諮商心理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